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92.191

東華漢學/Dong Hw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華文文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武威漢代醫簡》簡42-43記「治魯氏青行解解腹方」一則,有關「行解」一詞之訓釋,過去學者多有討論,然卻意見紛紜:王輝以為「行」為步行、散步之意,「行解」乃指通過步行的方式使藥性得以發泄,從而驅除體內寒熱邪毒;而杜勇認為「行解」為「不以發汗為目的」的治療傷寒的一種方法;此外,日本學者赤堀昭氏釋「行解」為「漸解」,有逐漸痊癒之意;段禎亦訓「行解」中之「行」相當於現代漢語之「就」,「行解」即「即解」。然而,倘若細察古籍文獻,「行」於醫典中時可作為「利(痢)」之量詞,而「行清」一詞亦時見。因此,本文疑方劑中之「行解」乃是一種治療方法,主要是透過大、小便之排泄,排出體內之病邪,以達解表散寒之療效。

  • 期刊

「積善成德」是荀子再三強調的工夫進路,本文將試圖探究荀子何以會對此一工夫進路充滿信心,並且又為何要以此作為其工夫進路的核心?換句話說,積善成德何以可能,又為何必要?本文認為積善成德之所以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荀子預設了具有道德義涵的天君之心,二是荀子肯定了情欲之性的可轉化性,前者是積善成德的積極根據,後者則是其消極的基礎。而積善成德之所以必要,也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荀子對情欲之性的戒懼,情欲之性具有強大的負面驅力,是使人為惡的根源,二是荀子對理想人格的期許,理想人格乃仁且智的聖人境界,是人為學的最終目標,而無論是希望轉化情欲之性或者成就理想人格,都必須透過不斷地為學積善才能達成。

  • 期刊

齊梁文學以文章的「雕飾」最為人知,這當然是從文學作品所得到的觀察,而「雕飾」以及其他如「用典」、「巧似」等創作技巧,也就成為齊梁文學最顯著的特徵。但以齊梁的文學理論而言,如蕭子顯、劉勰或鍾嶸談到「近世」文學風格時,對「雕飾」等創作技巧,往往採取了有些矛盾的論述方法:一方面有所批評,一方面「適度」地期待,樂觀其成。而這樣的論述也讓齊梁文學理論在「保守」與「新變」之間另外開出一脈「折衷派」。但「三派說」近年來頗受質疑,本文試著從「雕飾」以及其相關的書寫特徵出發,一則希望重新商榷齊梁文論的「三派說」;二則希望探討齊梁文論彼此主張的差異;三則希望試圖在「一元論」和「二元論」之外尋找其他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更進一步發現:所謂文學理論的「同一性」並不存在。

  • 期刊

楊時「氣柔」、謝良佐「氣剛」,所傳道南與湖湘兩系各走一端,於儒學各自經營,成為南宋最重要之學術流派,朱熹從道南到湖湘,從「靜」入「敬」,又以「敬」攝「靜」,由本體以見工夫,又由工夫以見本體,完成工夫論的思考,於儒學心性、本體,終於有清楚的觀察。從佛入儒是朱熹標示儒學事業的開始,「中和」新說確立二程學術之究竟,無疑是理學事業的完成,往復之間,朱熹融鑄超越,用心至微,不僅匯整兩系心法,也逐步完成四書體系的建構,《四書章句集注》保留朱熹諸多思考,檢覈其中,得見朱熹承繼與發展方向,從義理講論而及經義的思考,遂有進一步檢證的依據。

  • 期刊

溫汝能《陶詩彙評》四卷,彙集諸家評論陶詩文字於一編,全書徵引浩繁,薈萃眾說,資料豐富,學者披覽是書,所需相關評論陶學之資料,幾可取足於此,不煩他索,極具實用性與參考價值,故本書實為清代陶詩學之重要性著作,一方陶學之重鎮。本書以宋人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為底本,並承其撰述體例,在內容與形式上亦有所開新之處;兼博採各家考證評論意見,冶為一編,補充置之於詩後,故能後出轉精,成就直出李公煥本之上。本文撰述之旨,在對溫氏《陶詩彙評》一書,透過內容的分析評論,以明晰本書的撰述宗旨,豁顯其價值與特色,撰著內涵與內容得失,從而瞭解溫氏陶學的內涵與成就,顯現其在清代陶學研究上的地位。全文分四部分加以論述:一、前言;二、《陶詩彙評》內容探析;三、本書的錯誤與溫氏評論的商榷之處;四、結語。

  • 期刊

由思想到文學,中國古代很早就形成「自成一家」的獨創性觀念及其習慣表述,並以「家數」概念為中介,在文學批評中形成大家、小家、名家等一系列品第概念。古人使用這些概念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尤其是「大家」與「名家」,批評家對其分寸感的把握和對具體適用對象的聯想都有微妙的差異。本文試圖通過對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有關資料的梳理,勾勒出前人對此的看法,以揭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基本觀念及其尺度。

  • 期刊

在中國傳統文學的發展歷程,清代是個回眸喧嘩的總結時刻。無論詩、詞、文章、小說、戲曲都留下極為豐富的成績單。在這片喧鬧向榮的文學景象,本文所關注的陳文述(1771-1843)甚少被提及。現代學者的關注大多伴隨著明清女性書寫的表現亮眼,與閨秀才女密切聯繫的陳文述事跡及其詩文活動遂而被敘述。陳文述不過是清代眾多熱衷書寫的文人之一,其詩文或許在自身的交友圈稍有名氣,在清代文壇,在當代學者論述之中仍處邊緣。陳文述及其作品遠渡到域外日本得到不盡相同的對待。本文從陳文述與馮小青為男、女主角的《補春天傳奇》談起,一段癡情文人與謎魅才女的陰陽知遇。陳文述以遍訪美人遺迹,修建才女墓碣的風流雅事,獲得香奩情種的文人形象。而在乾嘉詩壇,奉袁枚為師,飽受訾議的陳文述,在域外自成絕句一家,選編詩集陸續出版。凡此顯示明治文人對於中國文學的深厚涵養,間接也展現以漢詩書寫回應時代新景觀的努力嘗試,值得進一步觀察。

  • 期刊

過去論及臺港文學,一般認為香港文學深受臺灣文學影響。事實上,五○年代的臺港作家,詩人過從甚密。香港文學在現代主義的介紹上,確實深刻地引導了臺灣的詩壇。五、六○年代不少知名香港作家來臺求學,其中以葉維廉同時創作、評論與介紹理論最為活躍,對臺灣、香港兩地文學跨區域傳播,有相當大的貢獻。本研究將針對葉維廉青年時期,在兩地引介三、四○年代現代主義詩學與作品,率先介紹與推廣新批評與超現實主義美學,協助《創世紀》詩刊在臺、港現代主義詩學發展上能夠獨樹一幟,進行文學史料的耙梳、整理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