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75.164

高雄護理雜誌/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Nursing

社團法人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重症醫療人員除需協助改善病人的健康問題外,亦需關注病人家屬的心理需求。醫療人員必須對家屬心理需求有所認知,才能減少家屬將負向情緒傳染給病人,而延遲病患疾病之復原。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加護病房病人家屬認為最重要的十大需求項目排序,及其影響因素。樣本來自一家區域教學醫院中之四個加護單。有80位病人家屬參與此研究。採用「重症病人家屬需求量表」,Cronbach’s α值為.92。有效問卷75份,以SAS/JMP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家屬認為最重要心理需求為「當病人病情發生變化時,我能很快的接到醫院的通知」,而「減輕焦慮」則為需求類別中最需要被滿足的項目。影響需求之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序、職業、信仰、住入加護病房的天數。根據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加護單位醫療人員對照顧重症病家人家屬之參考。

  • 期刊

本文乃筆者照顧一位自殺企圖患者,因女友移情別戀及母親隔絕其生活圈,憤而在短短一週內出現三次服藥之自殺企圖,曾兩次服用鎮靜安眠藥至醫院急診,處置返家後,又而囚服用50顆普拿疼加強錠,造成意識改變而被送醫住院治療。在護理期間91年4月15日至5月3日,筆者經評估發現,個案有現存性損傷、高危險性自殺行為、個人因應能力失調及家庭因應能力失調等問題。在護理過程中,運用認知理論於護理諮商,透過會談減少負向的自我語言,而利用放鬆方法控制情緒,並給予心理支持以增進正向的因應策略等,使得個案在住院期間無自殺行為發生、改善個案與家人之間互動、增加們鄉調商能力及因應技巧。

  • 期刊

本文乃筆者運用治療性人際關系及認知治療理論,護理一位重鬱症併邊緣性人格違常病患的經驗。護理期間為九十一年四月十三日至九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後續於個案出院後門診追蹤時會談兩次,以及電訪兩次。住院期間以整骨性護理評估收集資料,發現個案的主要健康問題包括(一)潛在性暴力/朝向自已(二)自我照顧能力缺失/沐浴及衛生(三)自尊紊亂(四)個人調適能力失調。個案因負向思考及無價值感,導致有多次自殺病史,筆者以真講、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之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運用認知治療理論彼此討論,負向思考對其行為、人際關係造成之影響,個案由原本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害怕失去朋友、拒絕自我照顧及自我傷害等負向想法與不良的因應模式,進展到願意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之自我照顧,及參與病房活動,獲得自我肯定與價值,以正向的想法代替負向的思考模式,減少因分離焦慮所引發的自我傷害行為,出院後甚至可以住康復之家賣口香糖維生。

  • 期刊

本個案報告的目的是在探討一位高危險初產婦,因產後大出血併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行子宮切除術,且於產後發生產後子癇症及子癇症引發視網膜剝離,在子宮切除術後返家療養之心理調適過程。筆者以參與者與觀察角色介入,並運用護理過程,將其所表出來的語言及行為寫成六篇行為過程,經內容分析及整理歸類,個案的關注行為反應及問題主要有三項:(一)、產後情緒變化:來自於本身的問題及來自於對新生兒健康的不確定感;(二)、母親角色的學習過程;(三)、與生先之間的性調適。在護理個案期間,筆者依個案的反應需求適時提供照護,以協助個案自我心理調適及負起為人母及人妻的角色與職責。

  • 期刊

本篇個案經歷多次流產後懷孕成功,最後卻仍面臨胎死腹中之結果;失去胎兒的悲慟,對其女性身體功能與角色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本篇主要描述護理人員如何協助其渡過悲傷階段之護理過程。護理期間為91年4月4日至91年4月10日,出院後進行兩次電話訪問以及一次家訪,一共完成7篇行為過程記錄。資料分析後列出個案主要的護理問題有:一.哀傷功能失常/與突然胎死腹中、失去胎兒、缺乏充足的支持系統有關。二.焦慮/對開刀房環境陌生無安全感。三.尿瀦留/與手術時曾使用留置導尿管有關。四.體溫過高/衣著不適當有關。五.情境性低自尊/無法達成母性任務有關。護理人員除了給予個案生理方面之照顧外,並從社會文化層面的觀點深入探討與評估,了解其真正心理需求,給予個案整體性照護與支持。

  • 期刊

本文主要是探討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經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術之手術全期護理照顧的過程。在手術前、中、後期透過觀察、訪談及身骨評估等方式收集資料,分析歸納出個案呈現主要護理問題為:焦慮、潛在危險性手術期間擺位之傷害、潛在危險性體溫改變、排尿型態改變及睡眠型態紊亂。在照護過程中,以同理心來感受個案面對手術的不愉快經驗,並將個案視為一獨立個體,協助改善術前焦慮不案的情緒,使其有信心接受手術,並在手術不同時期主動提供適當的護理活動,使其在手術住院期間獲得整體性護理。謹撰此文期能提供手術全期護理人員照護此類患者的參考,進而提昇手術護理照顧品質。

  • 期刊

近年來交通發達、運動普及、社會複雜,使脊髓損傷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受傷初期若未能及時做有效的處置,常會造成日後更多的後遺症產生,進而影響到後續的生活品質。本個案報告是以Gordon 11項健康功能評估,收集一位因騎機車跌倒導致胸腰脊髓損傷年輕人的護理經驗,個案在患病初期面臨因泌尿道感染造成的體溫過高、營養不均衡、皮膚完整性受損、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無望感等多方面的身心問題,經由建立關係,提供生、心理所需的解決方法,並借助支持團體的幫助,個案開始覺得自己要堅強勇敢面對疾病及學習如何自我照顧,漸漸步入慢性期的訓練計劃。

  • 期刊

癌症對個人、家庭而言,在身心、社會上造成很大的影響與傷害,若能在病患生命中最後一段旅程,給予心理支持與提供生理舒適,將使癌症病患在沒有痛苦,而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旅程。本文探討一位69歲罹患肺癌末期的病患,護理期間自90年10月2日~10月22日。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並藉由觀察、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發現個案有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需要、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疼痛、預期性哀傷等四項護理問題。在護理過程中,藉評估瞭解個案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層面的需要,協助維持其基本需要的滿足及身體舒適,減經個案與家屬的哀傷反應,使個案骨得症狀控症狀探制與疼痛緩解,並了解疾病進展之過程,進而與家屬討論往生之準備。

  • 期刊

此報告是描述一位大腸癌個案,在術後發生急性混亂時,護理人員協助個案及家屬因應此行為的過程。筆者為個案的主護護士,護理期間為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二十五日止,筆者運用會談、觀察及傾聽等方式來蒐集資料。在此過程中發現急性混亂可能的導因包括酒精戒斷症狀、睡眠剝削及疼痛控制不佳等。筆者除了提供個案立即保護性照顧外,更積極與醫師協商如何去除或控制誘發急性混亂的導因,並協助病患安全地走過術後的急性混亂時期。